云南楚雄彝族服飾分支繁雜,幾乎每個縣甚至每一個民族鄉都因為地域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彝族服裝,這里僅介紹祿豐高峰彝族鄉的彝族民族服飾。
佤族崇善紅色和黑色,服飾多數以黑為質,以紅為飾,基本上還保留著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西盟地區的男子用黑布或紅布纏頭,上身穿無領短衣,褲子短而寬,喜歡赤足。青年男子身佩長刀,頸戴竹藤圈,頭戴銀箍,身挎背帶,顯得威風凜凜。他們喜愛裝飾品,耳朵穿孔戴大圓耳環,頸戴竹藤圈,手腕戴銀鐲銀鏈。佤族婦女多留長發,飾以銀質發箍,披肩的長發上常用馬尾制作的發網網住,發網上飾有銀珠。女子著黑衣、紅裙,上衣十分短小,蓋胸露腹,無領,對襟,短袖。裙子過膝,常以紅色為底,間有黑白綠黃條紋。耳懸銀質大耳環,銀環一至三個不等,項戴兩三個銀質項圈和若干竹圈藤圈,染成紅或黑色,有的還雕飾有許多花紋。手臂戴兩三個竹圈銀圈,手腕佩銀鐲兩只,小腿纏竹藤圈數圍。
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于鞍馬騎乘。男裝多為蘭、棕色,女裝則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用綢緞或棉布制成。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
水族男子穿大襟長衫、長褲、青布包頭,草鞋或布鞋,婦女穿圓領大襟藍色寬大半長衫、長褲,青色繡花圍裙,綰發,頭纏青布或白布帕,繡花鞋,盛裝時戴各種銀飾。水族紡織和印染技術有相當高的水平。
普米族在滿十三歲時,要舉行成人儀式,表示他們已長大成人了。此后,男子上穿右襟短衫,下為長褲;女子上著右襟短衫,下為百褶裙,腰系彩帶,包頭牦牛尾編成的假發結。殷勤禮貌、熱情好客是普米族的傳統美德。大年初一這天,他們會到村口爭相邀請素不相識的過路人到家里作客。
摩梭人頭戴氈帽,穿自織的左襟麻布衣裳,耳朵上戴著銅或銀質的大環,外披羊毛氈毯。近代以來,衣服根據性別和年齡有所不同。十二歲以下的男女兒童穿長袍,不穿褲子。十三歲的成年儀式之后,他們換成成人服裝。成年女性蓄長發,將牦牛尾上的毛混入頭發中,梳成粗大的假辮子,然后將其盤在頭頂,然后將藍色和黑色絲線包裹在假辮子外,并將絲線后垂至腰部。
布依族的男女喜歡穿藍色、青色、黑色、白色等色布的衣服,青年男子穿對襟或大襟的短上衣,下穿長褲,頭上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巾搭在頭上。女子穿衣裙,婦女衣服和裙子都有蠟染、挑衣和刺繡圖案裝飾。喜歡戴銀手鐲和穿尖頭繡花鞋。因為布依族生活在熱帶地區,氣候炎熱,所以這種寬松的衣服符合其氣候特征。布依族是從古越人發展而來,其服飾大體上都保留著古老的特點。
滿族服飾是指男子穿的帶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女子穿的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等。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在內蒙古、河北、山東、新疆等省、自治區以及北京、成都、蘭州、福州、銀川、西安等大中城市均有少數散居滿族。滿族過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最初是長馬甲形,后來演變成寬腰直通式,坎肩是滿族服飾的突出特點。滿族把深絳色看做福色,崇尚白色。
壯族人民在歷史上就善于利用豐富的水利資源種植水稻,婦女則擅長紡織和刺繡,所織的壯布和壯棉,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艷麗著稱,還有風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在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多大區別,婦女則多姿多彩,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繡上花紋、人物、鳥獸等,色彩斑斕。